• <optgroup id="so0aq"><object id="so0aq"></object></optgroup><strong id="so0aq"><button id="so0aq"></button></strong>
  • <sup id="so0aq"><object id="so0aq"></object></sup>
     
    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聯系我們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教學科研 - 教師專欄  
    夯實技工院校培養技能人才的主體作用
    發布時間:2015/9/16 17:44:27  來源:中國就業網  點擊量:4752

    經費投入不足人才培養針對性不強

    記者:技校招生人數連年下降、招生質量不高等成為技能人才培養的突出難題。請問造成技校招生難、生源質量不高等難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袁良棟:技工院校作為職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其技能人才培養的目標定位,學生畢業后面向的工作多為生產一線技術崗位,同時,技工學校畢業后繼續學歷教育還存在一些障礙,對學生、家長和社會的吸引力不強。傳統的文化觀念影響根深蒂固,學歷文憑已經和社會經濟制度的方方面面建立穩固的聯系,技能人才的社會經濟地位還不高,價值沒有得到應有的體現。

    由于對職業教育服務當地經濟的認識不足,一些地方政府對職教育規模和職業教育資源的統籌協調力度不夠,人才培養與產業和市場人才需求聯系不密切,就業和招生沒有形成有效傳導機制。此外,招生管理仍存在一定的體制壁壘,市場信息不對稱帶來的不公平,凸顯了招生的困難。

    近幾年,初中生源逐年減少,教育部門通過中高職貫通培養,開展了對口單招、注冊入學、五年一貫制、分段培養等多種形式的招生培養方式,增加了對初中和高中畢業生的吸納。這些措施給技工院校招生帶來很大壓力,技工院校要完成招生計劃,除了增加一定的招生成本外,必然以犧牲生源質量為代價。

    記者:從歷史沿革的角度看,造成現在技校招生難、技能人才社會認可度不高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袁良棟:從辦學模式看,改革開放之前多是廠礦企業辦學。企業是辦校主體,招工和招生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生產和教學是緊密聯系的。所以,招生、就業和教育質量都是有保障的,社會的認可度較高。改革開放以來,國企改革和企業改制使企校一體、校企合作的職業教育辦學體制受到沖擊,技工院校逐步轉向面向市場需要辦學,經費的投入缺乏了穩定的渠道和機制,人才培養也脫離了企業生產過程,教育質量受到很大的沖擊。加上生源逐步萎縮,學校的生存壓力大增,為了生存,在專業設置、課程建設和教學實施方面追求短期效應成為一些學校不得不面臨的選擇。

    從辦學層次看,我們的技工院校辦學層次還需要提升。從畢業生就業情況來看,一般中低端的技能工人就業的穩定性較差,在崗位上發展的后勁不足,企業的認可度不高,從而產生了一定的負面效應。當前,產業轉型升級需要大量的高技能人才,這是推動企業技術創新的根本動力,高技能人才已經成為各地產業升級和企業創新的關鍵。因此,技工院校應培養更多的高技能人才,通過內涵建設,不斷提升辦學層次來增強學校的吸引力。

    從培養模式來看,隨著市場體制機制的建立,企業用人機制和技工院校的人才培養機制都發生了變化。由于企業直接參與人才培養的積極性不高,校企合作培養技能人才的市場機制尚需政府強力推動;同時,以政府為主體的單一的辦學投入機制,容易導致技工院校面向市場培養通用性技能人才,人才培養針對性不強。

    打破體制壁壘提高技能人才社會經濟地位

    記者:技能人才隊伍的建設直接影響到經濟社會發展,要怎樣提高技能人才培養效率?

    袁良棟:政府要加大職業教育培訓資源投入,提升職業技能培訓機構的基礎辦學條件,優化職業教育培訓資源布局,加大對經濟欠發達地區公共職業技能實訓基地建設,加大資源協調整合力度,優化投入結構,改革完善政府購買服務制度。

    地方政府要引導職業院校對接支柱產業和重點企業的技能人才需求,深化“工學一體、校企雙制”校企合作模式探索,支持學校、企業以訂單班、冠名班等形式開展技能人才聯合培養。引導和激勵校企合作深入發展,推動專業設置和一體化課程改革。

    要發揮企業在職業技能培訓中的主體作用,推進實施企業在崗職工技能提升計劃。引導扶持企業切實開展以“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雙師共同培養”為主要內容的企業新型學徒制試點。

    要建立健全訂單培養的長效機制,發揮人才中介服務機構在技能人才培養中的作用,提高勞務基地與相關職業技能培訓機構的合作水平,做好校企合作對接服務。

    記者:無法進入教育統一招生系統、教育經費缺乏、教師無法靈活流動等困難讓多地的技校發展舉步維艱。一方面是企業招工難,一方面是技校招生難,技?!熬蜆I火爆但招生不旺”的狀況逐漸成為常態,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發展壓力。從長遠看,在宏觀層面應該怎樣有效支持、促進技校的發展?

    袁良棟:促進技校發展,要堅持就業導向、技能為本的辦學理念和校企合作的基本辦學模式,促進技工院校內涵發展。通過推進校企合作體制機制建設,建立政府、企業、院校三方在資金、技術和人才等方面多元化投入機制,提升技工院?;巨k學條件,推進學校專業設置、課程開發、師資建設等內涵建設。通過深化校企合作,建立健全“招工即招生”“訂單培養”的長效機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生源的數量和質量。

    通過深化改革,完善法律法規,打破體制壁壘,明確高級技工學校和技師學院高等職業教育辦學地位,落實中職教育生均經費標準,建立穩定常態化的基本辦學經費投入機制和公平的招生制度。

    建立健全政府購買職業教育培訓服務制度,給各級各類技工院校公平的市場發展環境和發展機會。在職業教育免學費的基礎上,對國家戰略性基礎性技能人才培養專業,可探索建立對相關專業學生和技工院校的專業補貼制度。

    改革完善技工院校人事制度,破除技工院校在人才引進,人才使用方面的障礙,重點解決編外教師的同工同待遇和后顧之憂,暢通教師晉升通道。這是堅持和深化校企合作基本辦學制度的制度保障。

    通過完善相關法規,提升職業資格的效用,明確其在人事人才制度中與學歷資格同等的社會地位。明確技工院校畢業生在求職、公務員及事業單位招錄、單位轉正定級、職務職級晉升、退休等環節中與相關大中專畢業生同等待遇。至少在制度層面給技能人才公平就業機會和社會經濟地位。這也是當前提高技工院校吸引力最為現實的方法。

    技工院校正不斷創新各地富有成效的探索實踐理應推廣

    記者:盡管技校在夾縫中生存,但各地在實踐中,有很多勇敢的嘗試和有益的探索,例如云南交通技師學院探索技能人才分級加冕,廣西打通技能人才在企業職稱認定中的上升渠道,河南省推廣全民技能人才計劃,您認為這些探索的意義有哪些?

    袁良棟:各地圍繞技能人才培養和技工院校發展進行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實踐創新,對推進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工作理念和實踐創新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經濟新常態下,產業結構升級和“中國制造2025”戰略的實施,都需要加大對我國職業技能開發的技術研究和制度創新。

    云南交通技師學院技能人才加冕的做法是對技能人才技能水平的一種認可,是一種榮譽,有利于提升技能人才的社會認知和社會地位。本屆世界技能大賽后,代表團載譽歸來受到國務院、人社部及相關省市領導的接見,體現出各級政府對技能人才的重視和對技能人才建設工作的肯定。最近,浙江省正考慮破格授予金牌得主楊金龍特級技師職業資格,破格讓其享受正高級職稱待遇,杭州市已破格入編使之成為杭州技師學院在編教師。這些在技能人才評價和使用方面的探索,有利于提升社會對技能人才的認識,有利于在全社會營造尊重勞動、崇尚技能、鼓勵創新的技能人才成長的文化氛圍。這其中有些做法可以常態化和制度化。

    企業作為用人主體,也是育人主體。打通專業技術人才和技能人才職業發展通道是企業亟需解決的現實問題。當前大部分省市建立完善了貫通技能人才與專業技術人才同步發展通道的相關政策,促進企業內兩支隊伍人才同步發展。不少企業通過大量探索,已經形成了一些成熟的做法。一方面,根據個人和組織需要,企業鼓勵專業技術人才參加職業技能鑒定,取得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另一方面,選撥具備一定條件的技能人才開展職稱評定或技能專家評聘。這項制度雖然在實踐中還存在一定的認識和技術層面的困難,如資歷資質認定、專業技術和技能以及工作業績的認定和互認等問題。但對推動企業內部復合型實用人才培養,實現兩類人才實現雙向自由流動,尤其是在打通技能人才的上升通道方面,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河南省推出全民技能振興工程的成效顯著,有效推動了全省技能人才培養工作。河南省通過整合全社會職業教育資源,推進產學融合校企合作技工教育辦學模式和人才評價機制的創新,加快構建勞動者終身職業培訓體系和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全面提升勞動者職業技能素質和就業創業能力。河南省全民技能振興工程創新探索的意義在于:通過全民技能振興計劃,能夠充分發揮政府部門統籌協調作用,通過綜合配套改革促進有關職業培訓政策的貫徹落實。計劃的實施有利于提升職業教育資源的利用效率,有利于推動國家系列技能人才培訓工程在地方的落地和深入開展。通過全民技能振興工程,可對本地技能人才培養工作做到精準發力。同時,這種全民技能振興計劃有利于在全社會營造良好的技能人才成長環境,形成技能人才集聚的人才優勢,終將對產業振興和升級提供強力的人才支撐。河南省全民技能振興計劃的實施以及實施中部分地市形成的經驗做法,對全國其它省區的職業培訓工作提供了可供借鑒的經驗。(中國勞動保障報 王寶杰)

     

    【全文轉載自】中國就業網


    上一條:夯實技工院校培養技能人才的主體作用
    下一條:我校黃明被表彰為“四川省優秀教師”
     
     
     
    版權所有: 廣元工程技工學校   學校地址:四川省廣元市旺蒼縣尚武鎮  郵編:628204    電話(傳真):全國免費電話:400 839 4016 傳真:0839-4016846(綜合辦)
    統一社會信用代碼:12510700G53408663T  蜀ICP備19035775號  站點維護:學校網絡中心  E-mail:gygcjgxx@126.com
    您是第:  214590  位訪客       

    川公網安備 51082102000061號

    无码专区天天躁天天躁在线